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,物流供应链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,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存续发展的关键。数智技术尤其是AI,正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、智能预测与决策等优势,成为物流供应链领域破局的关键力量。
在此背景下,日日顺供应链通过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、判断,投身AI驱动的数字库存转型征程,构建起一套直面行业痛点的库存调配体系。与此同时,还紧跟海尔智家出海战略,全面布局海外市场,整合各方优势,以智慧供应链服务开启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。
▍破解传统仓储难题
从去年“人工智能+”首次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到近期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,国家层面已为物流企业转型提供了明确的“解题思路”。正如日日顺供应链CEO鞠衍亮所言:“国家将‘人工智能+’从战略倡导升级为深入实施的落地重点,标志着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进入加速期。”而政策对物流行业的赋能方向也十分明确,即通过AI推动全链路降本增效。
日日顺供应链作为物流行业数智化转型进程中的关键实践者,正凭借AI技术持续推动行业变革,其转型实践路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首先是AI让决策更精准。日日顺自主研发的“AI智能派车”系统整合全域数据,2分钟内生成最优方案;其次,是物流设施更智能。日日顺供应链全国拥有多座智能仓群,青岛5G大件园区实现24小时无人作业,日均处理超2万件商品;最后,是全球生态协同更紧密。日日顺通过与港口、航空等伙伴共建智慧枢纽,帮客户高效连接国内外市场。
这种变革不仅是工具迭代,更是供应链决策逻辑的重塑。未来,日日顺将以实践积累为基石,推动物流从“功能智能”向“系统智能”进化,为中国供应链的韧性升级注入新动能。
▍AI赋能应用场景
脱胎于制造企业的实践基因,日日顺供应链对制造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库存周转低效、供需匹配错位、跨环节协同薄弱三大核心难题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。AI在日日顺供应链的应用已深入供应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,其中“数字库存”模式是典型代表。
依托“全流程AI智慧供应链”构建了闭环解决方案,日日顺供应链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数据壁垒,构建动态虚拟仓与实物仓的智能联动系统,基于实时市场需求与库存位置毫秒级匹配资源,实现高频次、小批量精准调度,并能通过AI预测模型“以需定产”反向驱动,助力企业资产效率提升50%,仓储成本降低12%,将库存周转周期压缩40%。
“在服务质量维度,AI驱动主要带来两大变革。”鞠衍亮进一步解释道,“首先是通过AI能力导向构建‘数字云仓’平台,打造集智能化、柔性化、可视化为一体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体系,帮助客户平均降低35%物流成本,并将仓储利用率大幅提升了28.5%。 该行业首个布局的“AI数字云仓”项目,在今年8月份获得中物联科技进步一等奖,这也充分体现行业及客户对我们布局的AI数字云仓价值认可。然后是‘统仓统配’方案对多渠道库存实施统一管理与智能调度,为客户提供仓储优化、智能布货及动态补货策略,实现精准供需匹配。”
在成本与效率维度,智能调度系统成效显著,其成功将车辆等待时间缩短了41%,同时使零散订单的发运成本降低了30%。对此,鞠衍亮表示,这些成效印证了AI不仅是工具升级,更是重构“人、车、货、场”协同逻辑的关键变量。
▍科技筑基 全球协同
作为海尔智家旗下专注供应链科技生态的企业,日日顺供应链正以 “生态级供应链” 深度响应 “场景化消费需求”,助力海尔智家实现转型变革。鞠衍亮认为其核心优势具备覆盖采购、生产制造、线上线下流通渠道、跨境及末端用户场景服务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能力,这一能力在市场中较为稀缺。
鞠衍亮指出,日日顺依托海尔全球化资源,已全球起网,覆盖超过1000条海运航线、70条铁路线路、1500条空运线路,服务可触达约200+境外港口、近200+个境外国家/地区的物流网络,为海尔智家及其他居家大件类品牌商提供从工厂到终端的 “门到门” 解决方案。例如,通过欧亚班列定制专列,将运输时效有效压缩,且成本仅为空运1/48,助力海尔智家在海外市场的迅速抢占。
与此同时,日日顺供应链借势海尔智家的海外品牌影响力,在海外逐步构建海外物流全球化、本土化的能力,建立智慧物流枢纽,例如为其德国锂电池保税仓设计分区作业系统,出库及时率100%。
当然,日日顺供应链还要面临着跨境政策差异与本地化运营两大挑战。对此其通过三大举措实现破局:首先是自主研发智慧关务系统,实现跨境清关自动化,缩短平均通关时间;其次是建立“本地仓+区域功能仓”三级网络,实现当日达;最后是与当地物流企业共建生态,解决末端配送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。
未来,日日顺供应链将聚焦AI深化应用、低碳技术革新、全球网络韧性这三大方向持续发力、实现突破,把AI解决方案推广至海外市场,既为海尔智家的全球业务提供助力,也拓展自身服务网络,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向赋能,提升跨境供应链的弹性响应能力。
采访最后鞠衍亮进一步强调:“日日顺的最终目标是打造‘技术-生态-全球化’三位一体的智慧物流新范式。”